SHF901瓷釉涂料施工常见问题
文章发布于:2025-03-30 作者:昂威涂料 浏览次数:次
文章发布于:2025-03-30 作者:昂威涂料 浏览次数:次
在 SHF901 瓷釉涂料(一种高性能防腐、装饰涂料,常用于化工设备、管道、储罐等)的施工过程中,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。以下是 典型问题、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,供施工参考:
涂层表面出现小气泡或针孔状缺陷,影响防腐性能和美观。
基材处理不当:
表面有油污、水分、锈蚀或旧涂层未清理干净。
涂料混合不均匀:
双组分涂料(如环氧瓷釉)未充分搅拌,固化剂分布不均。
施工环境潮湿:
空气湿度 >85%,或基材表面有冷凝水。
喷涂压力过高或枪距不当:
高压喷涂时带入空气,形成气泡。
✅ 基材处理:喷砂至Sa2.5级,溶剂清洗油污,确保干燥。
✅ 涂料混合:按比例(如A:B=4:1)搅拌3~5分钟,静置消泡后再施工。
✅ 环境控制:湿度≤80%,基材温度≥露点+3℃。
✅ 调整喷涂:压力0.4~0.6MPa,枪距20~30cm,薄涂多遍。
垂直面涂料下垂,形成“泪痕”或表面不平整如橘皮。
涂料粘度过低:
稀释剂添加过多或涂料本身触变性差。
单次涂膜过厚:
湿膜厚度 >200μm 时易流挂。
施工温度过高:
环境 >35℃,涂料表干过快导致流平性差。
✅ 调整粘度:按厂家要求添加专用稀释剂(≤5%)。
✅ 控制厚度:单道湿膜 ≤150μm,采用“十字喷涂法”。
✅ 优化环境:施工温度10~30℃,大风天避免户外作业。
涂层易剥落,划格法测试附着力 <3级(GB/T 9286)。
基材未打磨或粗糙度不足:
光滑金属表面(如不锈钢)未喷砂或拉毛处理。
固化不完全:
低温(<5℃)或固化剂比例错误。
层间污染:
前道涂层被灰尘、油污污染,未做层间打磨。
✅ 基材处理:喷砂粗糙度达50~75μm(ISO 8503)。
✅ 固化控制:按比例配固化剂,低温时选用冬用型固化剂。
✅ 层间清洁:前道涂层表干后,用砂纸(P180~240)轻磨并除尘。
涂层干燥后出现细裂纹,甚至大面积开裂。
涂料柔韧性差:
树脂体系过硬(如高交联度环氧),未添加增韧剂。
涂层过厚:
单道干膜 >300μm,内应力过大。
温差剧烈变化:
施工后骤冷骤热(如阳光暴晒后淋雨)。
✅ 优化配方:添加5%~10%柔性固化剂(如聚醚胺)。
✅ 分层施工:每道干膜 ≤150μm,总厚度 ≤500μm。
✅ 环境防护:施工后24小时内避免温差 >15℃。
涂层表面发花、色差或光泽不一致。
颜料分散不良:
未充分搅拌或使用劣质颜料。
喷涂不均匀:
走枪速度忽快忽慢,重叠率不足50%。
固化条件不一致:
局部温度过低导致固化不完全。
✅ 充分搅拌:机械搅拌10分钟,必要时过滤。
✅ 规范喷涂:走枪速度0.5~1m/s,重叠50%~60%。
✅ 均一固化:采用加热灯或烘房(60~80℃)促进固化。
涂料24小时后仍粘手,硬度不达标。
固化剂比例错误:
少加或多加固化剂(如A:B=4:1误配为4:0.8)。
低温环境:
温度 <5℃,胺类固化剂反应停滞。
混合不均匀:
固化剂局部富集或树脂未参与反应。
✅ 严格配比:电子秤称量,误差±2%。
✅ 加热措施:低温时用暖风机升温至10℃以上。
✅ 二次检查:混合后刮板观察是否均匀。
问题类型 | 预防措施 | 应急处理 |
---|---|---|
起泡 | 基材干燥、涂料消泡 | 打磨后补涂 |
流挂 | 控制粘度、薄涂 | 表干前刮平 |
附着力差 | 喷砂、层间打磨 | 局部清除重涂 |
龟裂 | 增韧、分层施工 | 铲除后修补 |
色差 | 搅拌充分、规范喷涂 | 整体覆涂 |
不固化 | 准确配比、保温 | 清除未固化层 |
建议施工前做小样测试,并严格遵循厂家技术手册!